創新驅動發展 科技賦能未來——市婦幼保健院召開第十一屆科技大會
在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時刻,7月20日下午,市婦幼保健院召開了第十一屆科技大會。市科技局副局長季曉雷、南通大學醫學部主任朱俐、市中醫藥局管理局專職副局長糜大國、市衛健委科技處處長王興紅出席會議。黨委書記蔣銀華等領導班子成員,全體院周會成員參加會議,院長王以浪主持會議。
蔣銀華作工作報告
2022年醫院科技工作主要成績
(一)學科建設提檔升級
婦女保健科獲評首批國家級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特色單位,江蘇省首批婚前保健特色單位和孕前保健特色單位,遺傳與生殖研究所獲評南通市重點實驗室,新生兒科獲評江蘇省臨床重點建設專科,兒童保健科獲評江蘇省第三周期婦幼健康重點學科。南通市“十四五”科教強衛工程市臨床醫學中心(創新平臺)1個、市醫學重點學科2個、市醫學重點學科(建設單位)2個、市臨床醫學創新團隊3個。南通市“十四五”臨床重點專科14個。
(二)人才培養扎實推進
入選江蘇省第6期333高層次人才1名;江蘇省婦幼保健重點人才培養對象1人;入選南通市第五期“226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人才7人,第三層次2人;江蘇省特聘醫學專家1人,江蘇省雙創博士3人,南通市“十四五”科教強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2人,市青年醫學重點人才8人,外引內培機制成效顯著,已經形成婦幼高層次人才核心團隊。
(三)科技創新不斷增強
我院“婦產科學”連續兩年在中國醫院科技量值(STEM)學科排名挺進中國百強,國自然課題青年項目立項2項、實現跨越式突破。在研國自然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4項;獲省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1項、獲市新技術引進獎19項,科技成果創醫院歷史新高。發明專利成功轉化實現我院科技成果轉化零的突破。
(四)醫學教育提質增效
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培訓班1項、省級繼續教育培訓班5項、市級繼續教育培訓班14項。成為南通大學藥學院臨床藥學研究生實踐基地、南京醫科大學公衛學院教學科研實踐培養基地。與南通高等職業學院院校聯合培養第二屆“助產現代學徒制”學生40名、“藥劑學臨床跟班學徒制”學生17名。作為南通市唯一的江蘇省產后康復實訓基地,培訓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學員11名。
(五)接軌上海,搭建高層次交流平臺
繼續加大接軌上海力度,與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隋龍教授團隊簽訂第二周期的合作協議,鞏固提升宮頸及陰道早期疾病診治能力。與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小兒泌尿外科主任畢允力、血液科副主任何海龍分別簽約成立專家工作室,提升我院相應領域疾病診治水平;與南京市第一醫院婦科主任謝靜燕團隊簽約成立“謝靜燕盆底工作室”,開展經陰道盆底重建手術。
王以浪宣讀科技獎勵表彰決定
朱俐代表南通大學醫學部,向榮獲各類科技創新獎項的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她就我院人才科技工作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要以事業成敗、醫院興衰的認識,深刻把握人才科技工作的重要意義。二是要以改革創新、激發活力的舉措,努力實現人才科技工作的全新突破。三是要以服從規律、遵循邏輯的思維,全面優化人才科技工作的機制體制。同時強調,科教振興,人才為先,做好人才工作,至關重要。只有在“引才”上出實招,在“育才”上下功夫,在“用才”上求實效,才能打造科技創新一流人才高地,共同吹響引領推動學校、醫院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
糜大國在講話中首先對我院立足自身專科發展特色,堅定不移落實“科教興院、人才強院”的發展戰略表示肯定。同時指出,“十四五”時期,是全市深入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要時期,醫院一定要把握發展大勢,找準切入點,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醫院高質量發展支撐和帶動作用。他要求:
一要以科研能力提升為中心,構建科創發展“大格局”。要以深度“接軌上海”和定向趕超南京為契機,加快建設長三角區域性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通過構筑人才成長平臺、完善人才成長機制、開展新業務、新技術等手段,不斷激發人才創新潛能,持續釋放人才創新活力,為醫院實現“科教興院、人才強院”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二要以學科交叉融合為抓手,促進協同發展“大合作”。要打破學科界限,加強臨床與保健、臨床與基礎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發揮優勢學科的輻射作用,夯實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基礎。要注重院內工作與面上轄區工作的縱深融合,圍繞母嬰安全和出生缺陷防治這根主線,從公共衛生、疾病篩查防治等方面與基層醫療保健機構強化融合發展,以科技創新助推母嬰安全。
三要以臨床轉化為重心,搭建集群科研“大平臺”。要關注國內外婦幼健康科技的前沿動態,立足南通地區少子化和老齡化疊加的實際情況,圍繞危重癥孕產婦救治、生殖醫學、胎兒醫學、遺傳生殖、出生缺陷防治等學科的發展趨勢,積極探索實踐,引進和應用新技術、新項目。要努力做好科研成果轉化工作,打造轉化醫學研究基地,開展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孵育項目,促進醫院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打造婦幼保健技術新高地,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